“刘卿家,可愿前去?”

李二看向文官行列之中,排在第十七位的刘洎。

这位武德年便越过四品大关的老臣,曾主持修建过很多座城池。

最为有名的,便是当今北方经济和军事重镇。

幽州!

刘洎眼中闪过一抹苦涩之意。

他迈着艰难的步伐走出来。

“老臣愿往!”

皇帝亲自点名,哪里有他拒绝的余地?

今天拒绝了,估计明天就会把他发配到岳州。

同样是修建城池,以重臣的名义,和罪臣的名义前去,是有很大区别的...

见刘洎答应,李二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“刘卿公忠体国,加封清源县子,并赐银青光禄大夫衔!”

刘洎一听,整个人都傻了!

无数人瞪着眼珠子,已经自己听错了。

若是修建一座城池,便能给个爵位,那么朝堂之上的贵族,至少比现在要多上三倍!

贞观六年以后,朝中的爵位数量直线下降。

被封赏的寥寥无几,收回去的却有一大批!

皇帝有意控制贵族的数量,相比之下,现在的爵位,显得格外珍贵。

要知道,文官获得爵位的难度,要远比武将高得多。

随便一看,老帅们各个都是公爵,连只参与了高句丽一战的柴令武,都是侯爷。

而文官行列,除了早年间真的立下过战功的,貌似压根就没几个。

当年追随长孙无忌的褚遂良,乃是堂堂的黄门侍郎。

若非长孙无忌,恐怕现在也是三省大佬的储备人选了。

这般身份,不过只是个县子罢了。

还有虞世南,干脆就是从三省大佬的位置上退下来的,现在还在书院当副院长。

这般身份,现在也只是个县子!

不少人偷偷懊恼,刚才没有主动揽下修建岳州城的差事,反倒让刘洎捡了个现成的便宜。

显然,刘洎还没从狂喜之中清醒过来。

李二又道:“朕观那些奏折,对岳州城的选址颇为计较,刘卿到了岳州之后,还需多多听取当地官员的建议。”

刘洎急忙躬身拱手道:“臣领旨!”

李二大手一挥,让刘洎退下。

“现在,正式进入议题,诸卿可凭手中的册子,畅所欲言!”

依旧没人说话...

人们已经看出来了。

皇帝哪里是想听他们讨论?

分明就是找了个借口,让某些人演一场戏罢了!

这场戏的主要目的,是告知朝中百官,这些日子以来,皇帝究竟做了点什么。

果然!

梁郡公薛万淑,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。

“启奏陛下,臣本是武将,深知大军未动,粮草先行的道理,陛下可甄选朝臣为督粮使,监察军械军资运行之事!”

继转运使之后,又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官职。

督粮使!

‘使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。

但凡是跟‘使’沾边的官职,品级肯定小不了!

官职上挂个‘使’,就意味着拥有黜陟之权!

‘黜陟’和‘黜治’,区区一字之差,却有天壤之别。

魏征在河东道的威望很高,多次担任黜治大使。

他的职责,是安抚当地百姓,不至于因为朝廷的某项政令,激起哗变。

‘黜治’的权力已经很大了。

假设,魏征重新担任河东黜治大使,他完全可以指挥包括河东道一把手在内的所有官员。

‘黜陟’就更加了不得了。

‘陟’这个字,源于诸葛亮《出师表》中的‘陟罚臧否’一词,意思是总领官员升迁调度。

也就是说,‘黜陟’在‘黜治’的基础之上,多了升迁或者贬谪官员的权力!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