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个多月来,他见到李敦儒的次数屈指可数。

也不知这家伙究竟在忙些什么。

难不成老婆孩子都不要了?

柳白对他的行踪一点都不关心。

这种酒囊饭袋死了才好。

不过,最近刘洎却不怎么安静。

岳州城的修建,已经到了赶进度的时候。

为了征集民夫,那厮算是不遗余力,一点空闲时间都不给老百姓留。

远远看去,岳州城已经出具规模。

明知道这座城池迟早是要被毁灭的,何必修的这么好呢?

其实柳白能够猜到刘洎的心思。

这厮完全是为了,向皇帝邀功。

岳州城未来的命运,他才懒得去关心。

对此,柳白也没怎么管。

人家刺史都不管,他何必插手?

只不过,每当刘洎再度召集民夫的时候,柳白都会直接下令阻拦。

朝廷已经把岳州百姓的心,伤得够深了。

未来,柳家是要将岳州当做重点培养对象的。

没有群众基础,一切都是扯淡。

刘洎倒是也有几分自知之明。

自打他被从刺史府里赶出来之后,就再也没有触过柳白的霉头。

日子一天天的过去,除了气候之外,其他倒也算是令人满意。

相比于岳州,长安城中,就远没有那么平静了...

...

事实上,长安城已经风声鹤唳好几年了。

自从房玄龄等人致仕之后,朝中就没有一天平静日子可言。

戴胄和温彦博终于梦寐以求的,退居二线。

他们卸下了宰相的职责,都挂着了金紫光禄大夫的头衔,在朝中混日子。

相比于其他老臣,他们的岁数并不算很大。

权力的交接是需要时间的,就算是论资排辈,他们起码也要再等上几个月。

令皇帝感到比较欣慰的是,新进入朝中为官的年轻人,还是相当给力的。

去往江南的诸位年轻俊才之中,只有上官仪回到了长安。

回来的第一天,就被李二任命为吏部侍郎!

不到三十岁的礼部侍郎,国朝罕见!

随之而来的,是一大批官吏调动!

贞观九年,朝廷登记在册的六品以上官员,共有一千三百二十七人。

六品官已经不小了,这一千多人听起来很多,相比于大唐帝国庞大的行政架构以及辽阔的疆土面积而言,其实还处于严重缺员的状态。

不出意外的话,未来五年之内,六品以上的官员人数将多达三千人。

其中,光是长安城,就要占去一千个名额。

不说其他衙门,光一个三省官邸,随便拎出来一个侍御史,都是从六品的官员!

大明宫,紫宸殿内!

李二脱下一身常服,换上了一身白衣。

今天早上他接到了一个让他沮丧了很久的消息。

宇文士及死了...

这位从武德二年开始,就跟随他南征北战的老人,终于还是没有挺过八十四岁的大关。

他换上白衣,就是想去宇文士及的府上,为他凭吊。

长孙皇后没有改变着装。

皇帝换上白衣,是给老臣颜面。

想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,兄弟相称也不怎么过分。

皇后没有换衣服,则是体现了皇家的威严。

她只是把朝服上华丽的装束,全都摘了下去。

“宇文士及年岁大了,也算是喜丧,陛下莫要过于哀痛,臣妾说句不中听的话,未来几年之内这样的事情不会断绝。”

李二一阵默然。

就像长孙皇后说的,当年跟随他打天下的老人们,气血早已衰败到了极点。

当年,若不是两位神医出手,恐怕连秦琼都活不到今日。

想一想,温大雅已经死去多年。

长孙顺德在榻上躺了四个多月,睡时多醒时少。

秦琼自打帮助皇族击溃罗艺之后,几乎就不出门了。

就连一向身强力壮的屈突通,也是时常告病。

孙神仙曾说过,屈突通怕是挺不过这个冬天了...

想到这儿,李二的心情愈发坏了。

“当年在虎牢关下,宇文士及拿着把破刀,护卫在朕身边,帮朕挡了十三箭...他哪里是当武将的料?上阵也是仓促之下的无奈决定,而今却...”

李二惨笑一声。

他自己,还算年轻。

过完年也才三十七岁而已。

心中,却有了七十三岁的老态。

长孙皇后哀叹一声,不知道该如何去劝他。

两人匆匆忙忙出发,乘坐銮驾,来到宇文士及府外。

在皇帝的照料下,宇文士及的葬礼,极为隆重。

程咬金等一众老兄弟,亲自出面抬棺。

宇文士及的二子,宇文崇嗣,跟在后边嚎啕大哭。

他的长子宇文禅师,早年间在攻打窦建德的时候战死了。

而他的第三个儿子,被送去了岳州,并没有赶回来。

李二屏退了所有人,跟在送葬的队伍后,一步一步的朝着陵墓的方向走。

他本来想让宇文士及,给他陪葬昭陵,却被老头子拒绝了。

来到陵墓,眼瞅着棺材要被埋进土里。

“慢着!”

李二制止了所有人。

他从刘瑾手中,接过来一个木盒子。

轻轻放在宇文士及的棺材上,往里填了第一把土。

“尘归尘土归土,往事随风,一切作罢...”

李二喃喃自语一番,旋即转身离去。

人们好奇的看着那个木盒子,却没人敢问,更没人敢动。

那木盒子不大不小,装颗人头刚刚好。

或许,是皇帝最后的一点赏赐吧...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